2021年6月22日,达卡时间晚上7点,北京时间晚上9点,达卡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学术讲座。讲座邀请了云南大学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苏俊杰博士作为主讲人。来自孟加拉国外交学院中文研修班的学员和达卡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们参与了讲座活动。
讲座中,苏俊杰博士主要分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概念在中国的发展、中国非遗的保护、中国非遗的利用和中国非遗实践的反思等内容。他介绍了中国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概念产生的源头和历史演进,以及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中国非遗概念的形成和表现。他还从中国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名录、中国非遗的保护管理机构以及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方面介绍了中国非遗保护的制度建设和实践创新,并对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整体性”、“见人见物见生活”等重要理念进行了分析。他还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分析了非遗与旅游、产品、网络、教育和生活等方面的当代融合现象。最后,他对文化管理到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文化治理,文化保护到文化发展的转变进行了阐述。
讲座全程用英文讲授,深入浅出,视角新颖,案例丰富,让参与者获益匪浅。孟加拉国外交学院院长沙飞(Shah Ahmed Shafi)先生出席了讲座,并对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外交学院的一些青年外交官正在达卡大学孔子学院组织的中文研修班进行中文学习,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他还希望今后能就中国文化的其他方面继续进行深入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截止2020年底,中国已有42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本次讲座,使孟加拉国外交学院的青年外交官和孔子学院的学生们较为系统地了解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增强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讲座主讲人苏俊杰为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研究博士,云南大学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副教授,研究兴趣涉及遗产研究、遗产旅游、文化产业、文化管理、社会工作。
END
排版 | 景佳
图文 | 达卡孔院
审稿 | 杨惠